?

文明風尚

當前位置:首頁 - 文明創(chuàng)建 - 文明風尚

發(fā)揮家庭作用 共建網絡文明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9-23作者:來源:中國文明網分享到:

?“互聯(lián)網、旗幟揚,守陣地、強思想,管好家、用好網,網風清、家風朗……”在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主論壇上,四組網絡文明建設領域家庭代表向全社會發(fā)出“弘揚優(yōu)良家風 共建網絡文明”倡議,倡導共同營造愛國愛家、相親相愛、向上向善、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。

??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,更是一項系統(tǒng)工程,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共同推進文明辦網、文明用網、文明上網,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,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。

??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。如果說,網民是網絡這張大網中的一個點,那么,家庭就是由這些點連成線組成的一個又一個網格。據統(tǒng)計,截至2024年6月,我國網民規(guī)模已近11億人,與規(guī)模如此龐大的網民群體相對應的,自然是現(xiàn)實社會中的億萬家庭。發(fā)揮好家庭“網格”作用,齊力共建網絡文明,勢所必需。

??由“家”及“網”,繪就新時代文明美景,需積極推進家風建設。一個家庭的家風,直接影響著家庭成員在網絡空間中的行為舉止。大力營造家庭文明新風尚,需要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諒、互幫互促,盡力建設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;需要發(fā)揚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,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不斷培養(yǎng)家庭成員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;需要把家和國緊緊聯(lián)系在一起,盡可能涵養(yǎng)家庭成員的家國情懷,推進新時代家風建設。有條件的家庭可將家風建設的做法、成效付諸于文字、短視頻等載體,借力網絡傳播開來,供人學習借鑒。

??由“家”及“網”,繪就新時代文明美景,需以優(yōu)良家風助推網絡文明建設。每個家庭,都應自覺參與到網絡文明建設當中來,尤其是家庭的中堅成員更需注意以身作則,教育引導好家中一“老”一“少”,帶動整個家庭安全用網、文明上網。當前,我國新增的742萬網民中,青少年占49.0%,50—59歲、60歲及以上群體分別占15.2%和20.8%。注重培養(yǎng)一“老”一“少”的網絡素養(yǎng),有助于夯實根基、補足短板,也有利于防患未然,更好地維護這些群體的網絡合法權益。

??由“家”及“網”,繪就新時代文明美景,還需發(fā)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效應?!皟?yōu)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說服”,各地在開展文明家庭評選、推介活動中,不妨結合當前形勢,進一步補充完善與網絡文明建設相關的內容;有條件的地區(qū)亦可圍繞網絡文明建設,開展專門的“網絡文明家庭”“優(yōu)秀網民”評選與推介。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組織網絡文明建設典范家庭公開發(fā)出倡議,相信能夠起到積極引領作用,通過樹立和宣傳良好的網絡行為榜樣,倡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網絡文明建設,推動形成共建共享網絡文明的良好氛圍。

??目前,互聯(lián)網與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交融愈益加深,人們的生活、工作越來越離不開網絡,虛擬世界并不虛幻,它也是現(xiàn)實生活的一部分。只有人人主動參與、家家有所作為,爭做好網民、好家庭,互聯(lián)網才能進一步成為“互利網”,家庭夢也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國夢,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亦將清風徐來、花開爛漫。(文明網評員 周慧虹)


  •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微信公眾號

  • 省委黨校智慧校園APP

Copyright ? 201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.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     Designed by Minggao

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       皖ICP備06012118號-1         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1196號

通訊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號 郵編:230022